全民儲碳股份有限公司

聯絡我們

最新消息

新知分享

2023-07-07

轉發『友善環境,土壤碳匯 』文章-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

歸納出下列3 項發展土壤負碳貢獻策略,期望增進農業土壤碳匯效益,創造土壤碳匯價值:

一、 加強土壤管理方式
(一) 建立碳儲量之評估基準與分析技術,建置碳儲潛力分區圖:為精準估算廣大農地土壤碳匯量、增加碳匯量及履行碳權交易,應進行耕地土壤碳含量盤查、量測與監測。
(二) 建立土壤碳匯MRV(可量測、報告、驗證)機制:完成土壤碳匯測量標準作業程序程序(SOP),履行碳權交易,以達負碳貢獻。
二、 建構負碳農法
(一) 推廣具負碳功能作物品種:作物行光合作用獲取碳,選育光合作用能力強及固氮功能高的作物品種,有利溫室氣體減量及增強碳匯。
(二) 推動作物負(低)碳之栽培技術:農耕操作造成土壤中的碳排放到空氣中, 作物透過免耕、草生或覆蓋栽培;有機與友善耕作;水稻間歇性灌排耕作;種植綠肥作物及減少化學肥料施用等技術,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。另透過肥料實名制機制,精準施肥,鼓勵農友使用多功能緩釋型肥料、水稻深層施肥,以減少水田甲烷及氧化亞氮排放。

三、 開發生物資源
(一) 推廣農業剩餘資源再利用及適用微生物,增加土壤有機質:土壤中的含氮有機物靠微生物分解,開發增進農業剩餘資材再利用及具固碳功能微生物,增加土壤碳匯效益。
(二) 開發低碳排製程的有機質資材生產系統,促進農業剩餘資材循環再利用:推廣節能減碳農機及設施( 備), 包含推動農機電動化、輔導農糧產業設施及農產加工與批發市場節省用電,以減少能源使用。農業相較於工業之消耗能源增加碳排,不但可以開源(生質燃料)、節流(固碳、遮蔭),更有機會逆轉(炭化)。農業剩餘資材經適當的處理方法一方面加值再利用,另一方面也能對節能減碳有所貢獻,例如開發可循環的農業資材(農膜、育苗盤等)、推動農業低碳循環場域,儘可能減少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高碳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,在確保食品供給及糧食安全前提下,實現高能效、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農業發展模式。

 

 

其他文章